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一例
患者男,40岁,因"体检胸部CT发现纵隔肿物10 d"于2023年11月29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微创诊疗中心。患者无明显不适,精神良好,食欲可,睡眠可,偶有便秘,体质量无变化。无疫区、疫水接触史,否认肿瘤及遗传性家族史。于2023年11月29日进一步行胸部增强CT检查。影像表现:左上纵隔胸膜见结节状影,边缘光滑,大小约4.3 cm×2.9 cm×3.0 cm,增强扫描明显强化;右肺散在微结节,部分为硬结灶;纵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。提示:(1)左上纵隔胸膜结节,神经源性肿瘤?建议进一步检查。(2)右肺散在微结节,部分为硬结灶。其他检查及化验均无明显异常。经科内会诊讨论,考虑该纵隔肿物为胸腺瘤、神经源性肿瘤或纵隔淋巴瘤可能性大,仍不除外其他纵隔肿瘤可能,需进一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明确诊断。随后患者于2023年12月1日在全身麻醉下,行胸腔镜辅助纵隔肿物切除术。术中见病变位于上纵隔胸顶处,大小约4.0 cm×3.0 cm×3.0 cm,包膜完整,血供丰富,质地中等,活动度尚可。未见周围明显淋巴结肿大。使用超声刀依次将肿物与周围组织游离,完整取出纵隔肿物送病理学检查。术中冰冻病理考虑为胸腺瘤。术后给予补液、止痛等对症治疗。术后7 d石蜡病理检查:肉眼所见(纵隔肿物)结节状组织1块,大小约4.0 cm×3.0 cm×2.6 cm,表面光滑,切面灰粉色,实性,质硬。病理诊断:(纵隔肿物)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,病变符合巨大淋巴结增生症(又称Castleman病),术后病理切片可见外套区增厚,周围淋巴细胞呈同心圆状排列,表现出"洋葱皮样"改变(图1);可见滤泡间小血管显著增生(图2),虽未明显插入滤泡中心内,但仍可根据上述表现给予最终诊断。免疫组化结果:TdT(-),CD3、CD5(T淋巴细胞+),CD117(-),CD20(B淋巴细胞+),CKpan(-),CD34(-),CD99(弱+),CD1a(-),CK5/6(-),P40(-),P63(-)。术后给予诊断:纵隔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。患者术后恢复可,于2023年12月7日出院。
更多- 浏览:2
- 被引:0
- 下载:0
相似文献
- 中文期刊
- 外文期刊
- 学位论文
- 会议论文